RFID手持终端技术提升对药物识别的管理
在全球各地,医疗纠纷都在这几年掀起高峰,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流通的药品中,有超过10%的伪药,未开发国家更超过40%,全球伪药的金额超过3,200亿美元,此外,配错药问题也困扰着医疗业界,美国每年因此而造成上百万美元的损失,英国每年则因此造成7万多人口死亡,我国台湾地区从其卫生部门的医事鉴定委托件数从1987年的147件一路攀升,到2001年已有406件,2005年这个数字仍居高不下,就主要原因来看,占比例最高为医疗不良的24%,手术相关问题次之,占15%,显见药物识别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就目前RFID手持终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药物识别已占有最大的应用比例,医疗院的药物管制有所谓的「三读五对」方式,三读意指药盒、药袋、药杯中,药品因存放位置改变而必须进行的确认,五对则是就病人、时间、药名、剂量、途径等5项数据比对,由此都可用RFID手持终端技术来提升正确度。例如医生开立处方后,将处方信息加载RFID技术卷标并交由病患领药,另一方面医生的处方数据也会同时传送到药局,药务士配药时,药盒上的RFID手持终端技术系统会主动提醒药物的正确与否,当药物配好后,柜台上的RFID手持终端技术系统也会再次比对领药者的RFID卷标数据与药物是否吻合。
另外在伪药防治上,除了条形码已被规范到药品包装外,利用RFID手持终端技术来作为药品生产履历,也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定为打击伪药的方案,让药品的来源、流通渠道得以验证其合法性,RFID手持终端技术也用来作为特殊药品的管制,对于部分药品,药盒上的读取器有其限制,必须读取到合格的标签,才会打开药盒,而护士巡房用的药品推车,也被建上RFID手持终端技术系统,藉由RFID手持终端技术控管、纪录护士的用药情形,病人用药的时间也会被纪录在RFID手持终端技术系统中,作为日后医疗依据或产生纠纷时的评断证据。
医院建置RFID系统用来管制药品外,也将之延伸到其它应用,如资产管理、废弃物追踪、开刀人员辨识等,药品管制仍是各国将RFID在医疗的主要应用,包括韩国、印度、意大利、美国、英国等皆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