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手持终端厂家为中国科技馆度身订做门票系统
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信息化建设中,选用无源超高频RFID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RFID应用系统。它以观众手中的一张RFID门票为基础,涵盖了教育、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
本文重点介绍中国科技馆新馆电子门票的相关技术及中国科技馆在选用此门票过程中的思考与研究,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RFID电子票务系统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简称,常被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非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被视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各领域显示出了大规模发展的态势。
RFID手持终端厂家研发的门票系统由读写器及天线和标签两部分构成,他们用的RFID门票即为标签的一种表现形式。RFID标签如果按频段分类,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标签,相应的典型频段分别为125KHz、13.56MHz、923.5MHz和2.45GHz;如果按数据传输的形式分类,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标签,主动式即为有源标签,典型的频段为2.45GHz,被动式为无源或半无源标签,频段包括低频、高频和超高频;如果按标签内是否有电池分类,可分为无源、半无源和有源三种标签,无源标签的状态激活和数据传输的能量全部来自读写器,所以也叫被动式标签,半无源标签内的电池只起到激活标签的作用,并不给数据传输提供能量,而有源标签则与无源的正好相反,所以也叫主动式标签。
由RFID手持终端厂家设计的电子门票是一种将智能芯片和天线嵌入纸质门票或PVC卡等介质中,用于快捷检票/验票并能实现对持票人查询管理的新型门票。其核心是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具有一定存储容量的芯片,将这种芯片和特制的天线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常说的电子标签。将电子标签封装在特定的票卡中,即构成了电子门票。
电子票务系统是一个网络构架系统,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售票系统:零售票、团体票、会员卡、免费票、预打票等制票模块,退换票、结账统计和查询等管理模块,自助售票系统;
检票系统:条码及RFID自助式的通道检票、条码及RFID手持终端检票;
后台管理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售检票数据查询,在馆人数实时监控,自动财务报表,票种设置、检票通道设置、影院场次设置、卡务管理等系统参数维护;
网络平台:票务系统的信息传输由无线和有线局域网共同组成的专网完成。
电子票务系统的优势在于:安全防伪、实时数据交换、自动结算统计、门票功能的拓展性强并可实现观众自助售检票。在科技馆中,电子门票更凸现其自身的功能优势和高科技特点,更好的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可以轻松地与展品很好的结合,不但增强了展品的互动性、趣味性,并能实现客观的展项评估、观众调查分析等业务功能。
二、电子门票是否回收?
当前社会上的RFID电子票(卡)普遍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临时展会、演唱会、餐饮业、大厦门禁等方面,在各个行业中的使用方式和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RFID交通卡为城市公交以及相关行业建立了功能强大的一卡通金融系统,展现了其安全便捷的特性,与电子身份证、大厦门禁等系统类似,它们均采用了以PVC卡式封装并具有加密处理器芯片的CPU卡,可以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高速铁路系统利用电子票提高了客票防伪的水平,无论在售票或检票环节,都能很好的防止假票的出现,与演唱会、体育比赛等门票类似,均采用了纸质封装的一次性门票,降低了电子票的消耗成本和PVC卡带来的环境污染。
科技馆的电子门票如果采用循环使用的管理方式,虽然门票的消耗成本降低了,但管理成本有增无减,在日常维护中增加了门票的存储、回收、消毒、清洁、重写数据等多个环节。根据统计分析,科技馆在每年的寒暑假、十一、五一等参观高峰均会出现售检票压力,即使在周六、日也经常会出现场馆饱和、售检票排大队的状况。如果科技馆的门票需要回收,会跟地铁的客票回收出现完全不同的状况。因为在科技馆,观众参观和离场的时间大多比较集中,会出现大量观众排队购票、排队离场的现象,管理不当还会频繁出现观众纠纷。电子票务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观众提供便捷、多渠道的售检票服务,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的宗旨,回收环节反而使电子票相对于传统纸票的优势大大降低。
如果采用一次性门票的管理方式,首要的问题就是电子票的消耗成本。门票只有采用纸质封装,并选择不带加密机制的无源RFID才能满足低成本的需求,有源标签和无源CPU卡虽然在性能上远超无源RFID,但是单价却是它的几十倍。无源RFID纸票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在门票上打印展馆、场次、日期、票号、金额等信息;
2.纸质门票和铜质天线均可自然降解,满足环保门票的要求;
3.实现了门票电子化和自动化,为观众服务和统计管理提供便捷;
4.低成本的电子门票不用回收,观众可以收藏留念。
三、超高频与高频RFID应用对比
RFID手持终端厂家设计的电子门票根据RFID频段不同,分为两类:13.56MHz高频电子票务系统、923.5MHz超高频电子票务系统。按芯片的级别和价格来分的话,高频票分为:无加密机制的存储卡、逻辑加密卡和具有加密运算处理器的CPU卡三种;超高频票分为:无加密机制的存储卡和具有全球唯一ID号的UID卡两种。
无论是高频、超高频电子门票,如果采用同样级别的低成本芯片、纸质门票的封装形式,二者的应用成熟度是相当的,芯片价格也是最低的。由于超高频RFID长期应用于物流行业,需求量非常大,芯片的成本反而比高频的较低。高频RFID受到读写距离的限制,只能面向一些非接触卡类的简单应用,而超高频RFID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表现出的潜力很大,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目前社会上成熟应用的高频RFID非接触卡,多数使用了高成本的逻辑加密芯片或CPU卡,并采用PVC卡片封装的形式,从用户的信息安全和卡片本身的耐损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这种卡片的高成本和不可降解无法满足一次性门票的基本需求。
四、超高频与高频电子门票价格对比
由于超高频系统的特性,RFID标签芯片的大小要小于高频标签芯片的大小,单个芯片使用决定着标签成本的硅晶元也要小,因此超高频RFID标签的成本要低于高频标签的成本。另一方面,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目前多为一次性使用,因此消耗量要大于高频RFID标签,这个原因也降低了超高频RFID标签的成本。
对于门票系统来讲,门票成本包含标签、层合、纸张、印刷的成本。在其他三方面,超高频与高频系统均相同,标签的成本直接影响门票的价格。因此,在门票价格方面,超高频系统有着很强的优势。
科技馆现馆的测试电子票系统采用了13.56MHz的高频RFID门票,芯片采用了低成本、低安全加密级别的产品,封装形式是满足环保要求的可降解的纸质门票,经过4色印刷后,最终的批量单价为2.7元。
新馆的测试电子票系统拟采用923.5MHz的超高频RFID门票,